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黑龍江是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向北開放新高地,這些國家對龍江的核心功能定位,為區域低空經濟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例如低空農林植保、低空冰雪旅游、低空對俄短途客貨運輸等,有著其他地區無法獲取的先發優勢,同時,黑龍江省又是我國重要的航空裝備生產制造基地,具備集群化發展的產業基礎條件,因此,亟需充分把握低空經濟發展戰略機遇,通過場景創新、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引領、帶動區域傳統航空制造業、航空運營業以及低空基礎能力建設提檔升級,不斷增強對技術、人才、資本的資源要素的集聚作用,以低空經濟賦能打造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高質量支撐龍江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一)構建區域低空科技創新體系
由地方政府牽頭,優化政策供給,為區域航空科技創新、技術孵化和成果轉化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策劃若干個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拉動區域全要素專業技術協調發展,推動區域龍頭企業與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產業鏈配套企業開展多領域、深層次技術合作,共同開展低空場景研究、新構型設計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創新主體與資本之間的合作共贏機制,推動區域整體技術提升。
(二)夯實區域低空產業條件基礎
整合黑龍江省現有研發資源和整機設計能力,統籌建設省級低空產業示范基地,包括國內領先的飛機制造基地、國家級航空運營與服務保障基地等;支持地方航空龍頭企業加快布局無人機試飛基地,地方政府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進、資源配置上給予支持,為區域內哈飛、廣聯、哈工大等從事無人機研發的單位提供更加便捷和專業的試飛場地和服務,發揮基地對戰新產業發展的集聚作用,全力將無人機打造成為支撐黑龍江省低空產業整體發展的“新增長極”。
(三)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調發展
激發以哈飛、東安為代表的航空龍頭企業對區域低空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多維度、多領域為黑龍江省低空產業鏈建設賦能,引領區域低空產業鏈提檔升級并向高端化發展;推動整機與配套企業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積極開展省外重點招商、省內協同攻關,補全電池、電機、電控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并向機載、電子、信息等高價值端延伸;加快培育低空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精準研發滿足不同場景的無人化、智能化新質產品。
(四)構建現代低空產業組織體系
由地方政府建立“頂層統籌、橫向協同、上下貫通、靈活高效”的低空產業組織體系,探索工作專班機制,負責區域內各類低空產業責任主體之間的聯絡溝通;建立對區域航空企業和其他各類主體常態化服務保障機制,定期實地了解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推動低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拉條掛賬”推動解決,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工作指導和服務,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引導更多有優勢、有意愿的單位參與區域低空產業發展;構建“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綠色通道機制,做好區域航空企業能源供應、交通運輸、建設用地、環境保護等事項落實,保障產業投資項目建設。
(五)加大低空產業人才支持政策
建立低空產業專項支持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創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通航運營、航線補貼等,鼓勵優先購買地方航空企業自研自產的低空產品與服務;支持地方金融機構推出與低空產業密切相關的綜合保稅、金融租賃、航運保險、飛機和大型設備租賃等業務,擴大金融機構對地方航空企業的融資規模;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投資主管部門與前置審批部門的關系,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力度,吸引各類主體,特別是民企和外企依法平等參與黑龍江省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支持一批高科技企業和航空項目IPO上市融資,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航空服務產業。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在“人才新政60條”的基礎上,全面開通從事低空產業的人才子女入學保障性通道,允許跨行政區域自主擇校,不受學區學位限制。建立與哈醫大各附屬醫院常態化溝通機制,對低空產業人才設立體檢專屬服務,在就醫、住院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作者:徐楠楠,李麟,陳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