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結了寧夏低空經濟的七個發展階段,分析了寧夏低空經濟企業現狀,進而總結出寧夏低空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寧夏低空經濟發展歷程
寧夏低空經濟從探索通用航空領域開始,逐步經歷了從初步探索到應用實踐的過程,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七個階段。
一是初步探索階段。寧夏低空經濟的發展始于對通用航空領域的研究和認識,逐步擴大低空經濟研究范疇。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涉及無人機、空中汽車等多種飛行器,還有配套的商業運營、綜合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模塊,形成一條龐大的產業鏈。2014年10月,自治區黨委召開中心組(擴大)學習會,邀請李家祥就“加快臨空經濟發展”作專題輔導報告,開啟了低空經濟的初步探索階段。
二是政策支持與規劃階段。寧夏自2017年通過出臺政策和規劃支持低空經濟發展,2017年發布《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寧夏通用航空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8年制定《銀川市通航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為低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定位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引擎。寧夏將其視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積極布局低空經濟發展。同年8月,寧夏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低空交通產業和低空經濟的發展事宜,并成立寧夏低空交通產業發展研究院,10月成立寧夏低空經濟產業協會,以推動低空經濟的組織化、合作化和規范化發展,標志著寧夏在低空經濟領域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并形成《寧夏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以路空廊道為核心,布局寧夏低空新基建》等調研報告。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在通航機場建設、無人機起降站點、接駁站等方面,寧夏已形成“一干兩支多點”的機場配置,鹽池、銀川月牙湖、銀川花博園、紅寺堡通用機場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短途運輸、通勤航空、無人機配套設施和電商倉庫,支持順豐等電商物流企業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在低空感知及通信的空聯網、數字空域及航線網絡的航路網和數字化管理的服務網的“四張網”建設方面,西部(銀川)通用航空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建設了融入“一圖一網一云”架構的銀川智慧城市無人機管理系統,提供無人機數據服務。利用通信鐵塔與無人機技術,實現了低空感知及通信功能的提升,寧夏鐵塔公司已經部署了近2000座“數字塔”,這些塔通過高位視頻監控和智能監測為多個行業提供服務,覆蓋率高達91%。
四是產業應用與實踐階段。寧夏對低空經濟的應用實踐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提升了產業效率和生活質量。寧夏白陽鎮采用植保無人機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噴灑,顯著提高了作業效率,覆蓋了近66.67平方千米的農田。賀蘭縣水稻示范基地通過高性能無人機設備進行圖像采集、分析、監測氣象情況,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銀川市公安局利用無人機開展治安巡邏、交通疏導、高空勘查、現場取證、搜尋搜救、巡河護林、安全宣傳等工作。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利用無人機開展10千伏配電線路自主巡檢,保障供電。順豐大型無人機FH-98實現了從寧夏到內蒙古的無人機貨運測試。沙湖至閱海公園的跨景區雙向直通游覽線路正式通航,能讓游客體驗水陸空旅行。此外,2024年8月,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低空經濟產業及寧夏低空交通產業應用場景征集會得以召開,面向全國征集應用場景設計方案,布局打造更多應用場景。
五是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階段。隨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無人機操控、裝配、調試及售后維修服務人員需求量增大。寧夏目前有多所專業無人機培訓學校可培養多旋翼、固定翼、直升機等AOPA駕駛員、無人機工程師。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截至2024年,已招生400余人,考取中國民用航空局無人機機長40名。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成立了寧夏首個“產學研培用考”六位一體的無人機實訓基地,開展電力巡檢無人機人才培養、空域保障、研發測試、設備維保等業務。“專業培訓機構+職業院校+應用企業”的多元培養主體,構成了寧夏低空經濟人才培養體系,為低空經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六是產業生態圈布局階段。通常認為低空經濟產業由低空制造產業、低空飛行產業、低空保障產業和綜合服務產業構成,其具有輻射面廣、產業鏈條長、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寧夏目前還不具備擁有低空經濟完整產業鏈布局的條件,通過積極探索“路空一體”的立體交通布局,整合資源,推動低空經濟在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的落地實施和先行先試,以應用帶動低空經濟產業生態的布局,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條,涵蓋從研發到應用的各個環節。
七是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階段。未來,寧夏將利用其獨特的地理、資源和產業優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以推動低空經濟的長遠發展。
二、寧夏低空經濟產業布局和特點
截至2024年12月8日,全國工商登記注冊的主營業務涉及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無人機等業務企業共計10萬余家,其中在寧夏注冊登記的507家,僅占0.5%。
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寧夏低空經濟企業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由圖1可知,銀川市以231家企業數量位居首位,其次是石嘴山市(125家)、吳忠市(74家)、固原市(62家)和中衛市(33家)。就企業規模來看,小微型數量多,大中型數量少,存在市場競爭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低、創新能力受限、產業鏈協同不足及融資難度較大等問題。由圖2可知,新增注冊企業集中在2019年、2020年,主要受2018年前后寧夏建設通用航空機場、集中出臺促進通航產業發展政策的積極影響。


二是行業分布廣泛,寧夏低空經濟企業按企業所屬國民經濟行業門類來分類,涉及農業、科學研究、銷售、制造、文化、建筑、公共設施等各個領域,基本符合低空經濟涉及范圍廣泛的特點。其中農、林、牧、漁業以155家占據首位,其次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6家)、批發和零售業(120家),其他領域相對較少。

三是產業鏈不完整,從事低空經濟企業的經營范圍以服務(46%)和銷售(36%)為主,研發(6%)、維修(5%)、制造(4%)和培訓(3%)較少(見圖3)。這樣的分布情況可能導致產業鏈不完整、依賴外部供應、創新能力不足、人才培養不足,使寧夏低空經濟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四是行業集中度較高,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農業植保(58%)、遙感測繪(17%)、航拍攝影(14%)等領域。其他領域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如空中巡檢(6%)、無人機表演(2%)、空中游覽(1%)(見圖3)。

中國航空學會編著的《2024低空經濟場景白皮書》對低空服務劃分場景矩陣,涉及47個大類、51個種類和64個小類共99個細分領域(行),按此劃分方式梳理,寧夏已開展的應用場景和仍存在空白應用場景如表2所示。

三、寧夏低空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3.1 寧夏低空經濟面臨的機遇
目前,寧夏低空經濟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相對其他省份較為落后。但寧夏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堅實的產業基礎,不應袖手旁觀,而應該緊跟時代潮流,抓住機遇積極行動,加速推進低空經濟發展。
一是“六新六特六優+N”產業布局為低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產業基礎。“六新”產業為低空制造提供生產能力,清潔能源為低空經濟的航空器提供了能源保障,人工智能和先進算力為低空經濟提供了智慧大腦,“六特”和“六優”產業為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提供了很好的落地基礎。
二是寧夏地理環境獨特,飛行條件優越。寧夏地形地貌豐富多樣,集高山、沙漠、河流、戈壁、平原、丘陵等地形于一體,這種多元化、地廣人稀的環境,為無人機試飛、無人船試航等活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條件。可以確保大規模人口密集區的安全,降低試驗和檢測的成本,促進新型交通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3.2 寧夏低空經濟面臨的挑戰
一是空域未完成劃設和開放。寧夏是唯一一個沒有自己空域的省區,地方政府沒有權限開放和調整空域,這使得寧夏低空飛行受空域制約更為突出。
二是頂層設計存在不足。寧夏促進低空經濟規劃、方案等還不夠健全,其層次還有待提高,有些規章、標準的內容略顯陳舊。政府缺乏對低空經濟主要指標(如投入、產出、盈利等)的全面而有效的統計體系,難以準確把握低空經濟規模。
三是資金支持不足。低空經濟的發展需要充足且長期的資金支持,而目前產業基金的運作存在資本帶動不足、管理機構不力等問題,這限制了低空經濟的發展。
四是產業鏈基礎能力偏弱。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整體基礎能力較弱,生態系統支撐不足,協同機制不完善,政策扶持精度不足,這些因素都制約了產業鏈的發展水平。
五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低空經濟的發展依賴完善的基礎設施,但目前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緩慢,尤其是在低空空域服務保障和基礎配套設施方面存在明顯短板。
六是技術發展不確定性強。寧夏低空經濟涉及的核心技術產品仍較為薄弱,技術創新和場景擴展有待加快,技術發展方面存在不確定性。
七是市場機制不活躍。低空經濟的市場驅動特征明顯,但寧夏市場機制不夠活躍,創新驅動相對滯后,導致產業整體較為脆弱,存在一定的內卷問題。
八是專業人才短缺。低空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專業人才,但目前在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存在不足,制約了產業的長遠發展。(作者:張 璐、王慶峰、賈正偉、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