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過上期分析廣西各階段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情況,總結出以下發展經驗,以便為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1. 政府重視高,政策支持穩定
為促進全區各類園區創建培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廣西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及配套文件以支持各類園區發展,政策文件涉及內容廣且具有較好的連貫性。2014年出臺有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建設,政策文件的覆蓋面較廣,包括示范區的具體建設方案、管理辦法,以及人才、土地、資金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文件(表 1)。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建設田園綜合體,同年 12月,廣西出臺《關于印發廣西田園綜合體創建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7〕183 號),對試點項目的產業、組織、基礎條件、生態、文化、運營模式等提出具體要求,由此全面啟動田園綜合體創建工作,并呈階梯式發展格局。為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與要求,政府部門對部分政策文件進行及時修改與完善,2020年政府部門修訂出臺的《關于印發廣西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的通知》(桂科農字〔2020〕71號),取消了園區建設期環節,進一步簡化管理流程。
2. 資金來源廣,投入方式多元
為增強園區建設經濟實力,廣西政府部門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農業,不斷拓展資金來源渠道,破解園區資金投入來源單一問題,促進農業園區多元化發展。2017年,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美麗南方”成為國家首批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獲得農發專項資金支持。 “美麗南方”通過各級財政、市場主體、村集體經濟、農民入股等多渠道籌措資金開展項目建設,2017年至 2019年, “美麗南方”利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專項資金成功撬動十幾倍的各級財政和社會資金。南寧市政府通過創新融資渠道和招商引資辦法,鼓勵和支持工商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入示范區建設,積極發揮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專項資金及整合涉農項目資金的杠桿作用,2014 年至 2015 年撬動示范區入駐企業各類資本14.18億元,吸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民資金4.87億元投入示范區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的投入資本來源廣、形式多元,加快了園區資金要素的流動速度,有效提高資本集聚程度。
3. 人才組織強,銜接管理順暢
為提高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以選派干部掛職、選派技術人員指導、構建組織管理體系等方式,加強現代農業園區的人才支撐力度和管理強度。為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工作,廣西政府選派掛職干部協助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工作。2016年起,從區直 7個涉農單位選派14名處級干部到各地市掛職,任市級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專職副組長,專職于示范區建設工作。為加強示范區建設管理工作,構建了區、市、縣三級管理體系。2016年由15個廣西相關廳局共同建立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示范區工作辦公室,各市、縣成立示范區工作領導協調機構,園區自身也成立專職專班建設領導小組,自上而下的管理組織架構愈加完善,為示范區指導、管理、建設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設立自治區級示范區專家庫及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專家、鄉村科技特派員等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業園區開展科技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技能培訓、技術示范與咨詢服務等活動,有效提高園區的人才和技術支撐能力。2021年全區共選派5 000多名科技特派員下鄉開展服務,截至2021年6月,全區科技特派員累計開展下鄉服務37 426天次,累計服務5 766個村(社區)的種養基地、農戶點。
4. 科技支撐強,創新高度引領
采用新品種、新技術、新型設施設備等,不斷提高園區科技含量,科技化、現代化、多元化引領園區發展。加強“引進來”,逐漸擴大地區間的科技交流,強化自身科技支撐能力。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充分發揮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通過舉辦國際培訓班、國際研討會(論壇)和承辦中國—東盟(百色)現代農業展示交易會等形式,不斷擴展國際間的現代農業科技交流合作,利用國外人才、高新技術提升園區產業水平。2007年,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成為廣西首個科技部命名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梧州市現代農業試驗區設立現代農業物種研發中心、現代農業信息網絡中心、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等部門,21世紀初試驗區每年用于科技投入經費達 300 萬元。廣西橫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茉莉花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建設茉莉花開發研究基地并新引進和培育茉莉花品種37個,借助現代信息化手段搭建橫縣“數字茉莉”平臺,實現茉莉花生產的數字化精準管理。
5. 協同共發展,輻射范圍擴大
按照協同帶動、共同發展的原則,各類園區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綜合運用各種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企業共同發展,不斷提高區域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廣西農業科技園區打破傳統科技創新活動界限,基于產業發展逐步輻射到就業、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社會效益不斷提高 。來賓市現代農業產業園采取“生產+加工+科技”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模式,建成 1.3×10 4 hm 2 的高產高糖高質糖料蔗生產基地,帶動全市建成 7×10 4 hm 2 的“雙高”基地,帶動效果明顯。柳州市柳南區螺螄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構建以柳州螺螄粉為核心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充分發揮竹筍、螺螄、豆角、大米、木耳等螺螄粉原材料的種養殖優勢,不斷提升特色食品加工能力,利用“互聯網+螺螄粉”模式打造柳州螺螄粉品牌,袋裝柳州螺螄粉迅速成為“網紅食品”,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總結
廣西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歷程就是廣西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縮影,各類農業園區的建設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不斷推進和完善。現代農業園區在現階段具有技術擴散、產業培育、綠色引領和輻射帶動等功能,如何充分發揮園區自身優勢與特色,強化主導產業發展帶動、激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內部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討。廣西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建設需要借鑒各階段發展經驗,用好各項發展政策,圍繞農業現代化這一發展主題,建好高水平的現代農業園區,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作者:寧夏、李小紅、黃艷芳、容建波、孔令孜)